四川大学是教育部直属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布局在中国西部的重点建设的高水平研究型综合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A类),覆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3个门类。
我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服务战略、按需招生、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和宁缺毋滥的原则,根据国家相关法规制定本章程。
硕士研究生学习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研究生考试招生依据国家统一要求,执行相同的政策和标准。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原则上招收在职定向人员。
一、招生人数
2026年我校预计招收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400名。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全部招收专业学位。所有专业代码中第三位为“5”或者“6”的学科专业为专业学位类别或领域。
【非全日制软件工程 085405】计划招生50名。
研究方向:
01 (非全日制)本领域不设研究方向
各招生单位招生人数为预计招生人数,实际录取数待国家招生计划下达后综合考生报考情况、考试情况方能确定。
二、报考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前,下同)或2年以上,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按本科毕业生同等学力身份报考,须同时满足以下条件:①达到外语国家四级425分以上或通过在职人员申请学士学位外语考试;②在核心期刊或国际高水平期刊上至少有一篇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论文;③提供国家考试机构或高校教务部门开具的与报考相关专业本科的8门及以上专业课程成绩单。并在报名时间截止3日前提交相关材料的电子版至四川大学研招办邮箱进行审核,经学校审核后方可参加考试。复试时应交验学历证书、外语成绩证明、发表论文、主干课程成绩单等同等学力证明材料原件。
初试合格后须经资格复审,审核通过后方可参加复试。
4.已获硕士、博士研究生学历或学位的人员。
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三、报名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两个阶段。所有考生均须在规定时间内参加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逾期不再补办。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中成人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也可选择教学点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因地制宜、合理确定)。
(一)网上报名
2025年10月16日至10月27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5年10月10日至10月13日,每天9:00至22:00。网上报名地址:https://yz.chsi.com.cn(以下简称“研招网”)。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再修改报名信息。
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应通过定期查阅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招生单位官方网站等方式,主动了解网上确认、考试安排及注意事项等,积极配合完成相关工作。
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二)网上确认
详见考生网报时选择报考点的网上确认公告。
(三)注意事项
1.在网上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每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2.考生报名时只能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
3.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4.考生要如实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5.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动态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https://www.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报名结束前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6.报考“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请仔细查阅我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我校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集中在学校优势学科,特别是理工农医类专业学位以及国家急需发展相关学科专业。仅在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备注有“可招收少干计划”的专业,方可接收“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考生报考,其余专业报名无效。
面向西藏基层干部报考公共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的考生,必须选择“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学习方式为全日制。
7.符合享受初试加分、少数民族照顾政策、免初试或报考专项计划有关条件的考生,须在网上报名时按要求填报申请信息。有关部门、报考点对相关考生资格进行初审,我校在复试前进行复审,确定考生的相应资格。未按规定申报或审核(含复审)未通过的,不享受相应的加分、照顾、免初试政策,或不得参加有关专项计划初、复试。
8.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含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复试前须向我校提供《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进行复核。审核或复核未通过的,不得按照“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参加复试,仅可在调剂阶段按规定申请调剂到普通计划。报考普通计划的考生,若报名时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并审核通过,调剂阶段可按规定申请调剂“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若报名时未申请退役大学生士兵初试加分的,不可参加“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调剂。
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请仔细查阅我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我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集中在学校优势学科,特别是理工农医类专业学位以及国家急需发展相关学科专业。仅在我校招生专业目录中明确备注有“可招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的专业,方可接收“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报考,其余专业不可报名。
9.报考强军计划考生的报考点必须选择为5101-四川大学(望江校区),必须按四川大学规定进行网上确认和考试。
10.报考强军计划、援藏计划的考生,仅可报考指定院系所、专业方向,具体范围请查看我校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可输入关键词“强军”或“援藏”检索)。
11.考生应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填报志愿并选择报考点。考生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四、考试
1.入学考试分初试和复试。
2.初试时间为2025年12月20日至21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初试科目为101 思想政治理论;204 英语(二);302 数学(二);408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初试科目默认仅使用常规文具(黑色签字笔、2B填涂铅笔、橡皮、直尺)作答,未在准考证中标注的其他工具一律不得使用。
3.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4.学校根据人才培养需要划定初试合格分数线。初试成绩满足学校和院系要求的考生参加复试。复试地点统一安排在四川大学,具体时间、地点另行通知。
5.复试科目为C语言(含上机测试)、综合测试。我校采用综合复试,详见复试前各院系所发布的复试公告。以同等学力身份报考并参加复试的考生,在复试中须加试至少两门与报考专业相关的本科主干课程。加试方式为笔试,加试科目不得与初试科目相同,加试不合格者不予录取。
6.考生应诚信参加考试,自觉遵守考试管理各项规定。
五、体检
体检对象:获得拟录取资格的考生。
体检时间:考生复试期间,具体时间详见校内各招生单位复试通知。
体检医院:四川大学校医院或政府设立的二级甲等及以上医院。
体检标准:参照教育部、原卫生部、中国残联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教学〔2003〕3 号)要求,按照《教育部办公厅 卫生部办公厅关于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学生入学身体检查取消乙肝项目检测有关问题的通知》(教学厅〔2010〕2 号)规定和要求执行。
六、录取
考生入学考试总成绩由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综合加权计算得出,考生按入学考试总成绩排名录取。所有拟录考生必须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考核及体检,考核结果不合格者不予录取。拟录取的定向就业的硕士研究生均须在被录取前与招生单位、用人单位分别签订定向就业合同。定向就业的考生报考前应征得定向就业单位同意,如不能签订定向就业协议导致的相关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录取考生于2026年秋季入学,报到时须携带本人录取通知书、本科毕业证书和学位证书原件??忌既〉蹦耆胙氨匦肴〉霉页腥系谋究票弦抵な榛蚪逃苛粞Х裰行某鼍叩摹豆ň常┩庋Ю蝗现な椤罚裨蚵既∽矢裎扌?。
七、其它说明
1.学费与资助金:学费15000元/生.年。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不享受奖助金,学校不安排住宿。
2.学习年限:学制3年。
3.2026年四川大学所有专业不接收考试方式为单独考试的报考。
4.考生报考须符合报考条件。请广大考生认真阅读本章程的报考条件及四川大学2026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中相关招生单位及相关学科的报考要求,网上报名、网上确认、复试录取、开学报到等各环节均会对报考资格进行审查,对不符合报考条件的,一经查实,将取消报考、复试及录取资格,由此造成的一切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